期號與發行年月
特稿
01日治時期「臺灣籍民」的海外「演藝娛樂」
事業─以歌仔戲為中心
邱坤良
一般論文
葉霑
蔡振家
04文學史之外:重探馬來亞抗戰戲劇史與「星
洲業餘話劇社」(1937-1939)
陳志豪
05
「場院劇」作為韓國「Madang-geuk」中文
譯名的文化考察:因「韓國」捨「廣場」,憑「農事」擇「場院」
周雨欣
東亞大眾戲劇研究」專輯(下)
專輯論文
01 臺灣大正時期日人商業劇場初探─ 以1913年為例之觀察
康尹貞
02 1910年代~1930年代中日國際關係下的演藝活動:日本奇術團天勝一座與同門團體的上海演出
簡秀珍
一般論文
林乃文
楊莉莉
東亞大眾戲劇研究」專輯(上)
專輯論文
李孟勳
02 從「日常」到「非日常」──寄席的「近代化」與技藝之變化
宮信明
細井尚子
森平崇文
一般論文
01 從「婁敬」到「劉文龍」、「劉希必」─論南戲對潮州正字戲之影響
羅麗容
李佩穎
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專輯(下)
專輯論文 Articles
01 戲神咒「囉哩嗹」語源初探——一個臺灣傳統戲曲與梵語聲明學接軌的研究取徑
卓玫君
02 臺灣陣頭在人世與諸神靈界所扮演的角色:從人類學視角切入
艾茉莉
一般論文
【亞洲劇場 專輯】
專輯論文
專輯特稿
審視傳統,質問自我
薩爾.穆吉揚托|譯:李婧慧、林佑貞
劇本
01陶侃賢母
曾永義
02孟小冬
王安祈
講座記錄
手指與月亮―「歐丁年華」
尤金諾.芭芭
評論與迴響
01從四本《長生殿》談「撿場」
陳 彬
國際劇壇動態
論文
01〈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〉解
周育德
06消失為重生:試論戰後「拱樂社」歌仔戲及其劇本創作
秦嘉嫄、蘇碩斌
劇本
01李香君
曾永義
02紅樓夢.芙蓉女兒
施如芳
評論與迴響
02又見上崑
陳 彬
專輯論文
01再探葛羅托斯基劇場實踐與理論
厲復平
02人子劇團:孤獨的表演者
張佳棻
經典新譯
邁向貧窮劇場
葛羅托斯基 原著
鍾明德 翻譯
一般論文
劇本
01拜月亭
汪其楣
02青白蛇
曾永義
評論與迴響
01以觸覺、嗅覺,以身體置入之溯旅
採訪:林乃文
02如何留住那份回眸顧盼
傅裕惠
專輯論文
03 1942年─1943年呂赫若之音樂、演劇活動
垂水千惠著
張文薰、鄒易儒譯
一般論文
劇本
01慈禧與珍妃
曾永義
02黃虎印
施如芳
03高熱103度
周曼農
史料、評論與迴響
01百年回顧:春柳社《茶花女》新考
鍾欣志、蔡祝青
03就是要找到那種回到一的方法:鍾明德談「泛唱做為藝乘」
採訪:卓玫君
05《歌德浮士德》劇評
陳正熙
【賴聲川劇場藝術 專輯】
專輯論文
對話與座談
評論與迴響
一般論文 Paper
02公園1999的一天
吳繼文
工作坊紀錄
米歇爾.費特的「泛唱與禪修」大師班
鍾明德、張佳棻
國際學術動態
奧斯陸與易卜生百年
鍾欣志
論文
01Pasibutbut是個上達天聽的工具,一架頂天立地的雅各天梯:接著葛羅托斯基說「藝乘」
作者:鍾明德
作者:蔡振家
劇場設計與技術專題
作者:簡立人
作者:劉權富
作者:楊金源
作者:楊其文
劇本
作者:王安祈、趙雪君
作者:王友輝
作者:于善祿
作者:秦嘉嫄
作者:洪祖玲
作者:理查.謝喜納撰、馬奎元譯
02傳奇「吊場」的演變與崑劇折子戲
作者:陸萼庭
03王國維「境界說」與戲曲學的形而上學基礎
作者:林國源
04戲曲表演版本研究芻議
作者:張啟豐
05試論上方巽舞踏當中「日本人的身體」
作者:林于竝
06味論初探
作者:馬奎元
01新加坡即興
作者:賴聲川
01成為演員
作者:珍妮.查瑞思撰、鍾明德譯
02影像創作經驗談──從《不散》出發
作者:陳湘琪、洪祖玲
